这两天,最热影片,当属《少年的你》。
撤档仨月,三天定档。火线上映,裸播状态。口碑票房,双双大爆。3天6亿,势不可挡。
然而,相较于校园霸凌,在社会上中重度的心智障碍者,大多还是还是关在家里不出门或者在支持机构里,欺凌主要发生在父母把孩子放出去又没人照看的时候。孩子或者走失,发生意外,可能就成为不良青少年或犯罪分子攻击欺凌的对象。心智障碍人士,因为保护自己的能力较差,很容易成为受侵害的对象,心智障碍人士被欺凌的事件屡见不鲜,特别是近日发生在广东雷州的校园轮奸案,再次触痛了我们的心。
这些违法犯罪行为之所以如此猖獗,除了利益诱惑外,家庭、单位、社区、政府都有相应的责任。家庭的疏于照顾、歧视、抛弃才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。缺乏特殊的就业渠道,他们才被迫衣食无着、流离失所;社区失管、政府缺失有效的照顾机构和救济保障机制等。归根结底,根源是整个社会缺乏对心智障碍者群体应有的尊重和保护,缺失心智障碍群体尊严的理念、体制和行动。
为心智障碍群体提供更加严密的权利保护,不仅需要法律之剑,更需要生命伦理学的普及教育,需要从人的尊严的高度,深化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认识。 另一方面,我们的制度缺失也亟待补上。要消除这类悲剧,一方面国家要承担起责任,从制度上建立福利和权利保障,另一方面,国家应放权,让大量民间服务机构发挥民间社会的巨大能量。调查显示,我国智障人士超过千万人。和普通人相比,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几近于零。这个庞大的群体,亟需社会的保护和救助。然而,现实是,能为心智障碍者提供服务的托养机构远远不够,社会也十分缺乏残疾人福利观念。那些服务于心智障碍者的民间机构,则很难获得“合法”身份。因为没有合法身份,这类民间组织很难得到捐款,也得不到政府的扶助,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。某评论说得好,“给心智障碍者尊严,给文明机会”。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,恰恰体现在如何对待自己的公民和同胞,特别是如何对待像心智障碍人士这样的特殊人群。